https://app.gmdaily.cn/as/opened/n/62aba7af89b94f6d8d220c2a1863a94f
近日,广西大学师生实践调研团队走进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“大地之子—黄大年”专题展览、贵港市第八高级中学(原贵县附城高中)、容县杨梅中学,循着时代楷模足迹,探寻其从壮乡少年成长为报国英才的初心密码。
在广西自然资源博物馆,黄大年的成长轨迹清晰呈现:童年在南宁园湖路小学度过,初中辗转罗城,高中扎根贵县附城高中,八桂大地留下深刻成长印记。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他,自幼听钱学森、邓稼先等科学家归国报国故事,“科学家”与“爱国”信念深植心中。家庭下放期间,桂东南山村的艰苦生活、准军事化校园经历,磨砺出他“不服输、能坚持”的意志;校长讲述的“大庆会战”故事,更让“奉献”萌芽,孕育“为祖国扛事”的担当。
贵港市第八高级中学的黄大年纪念馆内,泛黄的家庭报告书、老照片,诉说着他的青春故事。高中两年,他两获“三好学生”、一评“优秀团员”,数理化成绩优异,班主任“学习认真、思维敏捷”的评语,筑牢其严谨求知的科研底色。危急拦停火车、深水救同学、饭盆当“书桌”练地质数据、凿墙借风解难题这四则故事,让担当具象化;恩师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的嘱托与英模子弟的战斗故事,更让他坚定“学科技、强国家”的方向。
容县杨梅中学(原容县杨梅公社高中)是黄大年人生关键转折点。高中毕业后,他进入广西第六地质队任物探操作员,与地球物理勘探结缘。工作再忙、生活再苦,他始终随身带书,油灯下苦读成日常。在容县六堡矿区土坯房,他效仿“匡衡凿壁借光”开洞驱闷热;1977年恢复高考后,他白天翻山采集数据,夜晚煤油灯下苦读,最终以当地考场第一名的成绩,从570万名考生中脱颖而出,考入长春地质学院(今吉林大学),开启应用地球物理研究征程。
黄大年“广西成长、扎根东北、求学海外、报效祖国”的人生轨迹,及在“巡天探地潜海”领域创造的多项中国第一,深深感染西大师生。如今,学习黄大年精神在西大蔚然成风,梁恩维教授带领的天体物理及先进探测技术教师团队,入选第四批“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。黄大年心有大我、至诚报国的品质,成为西大师生砥砺前行的精神灯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