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世纪娱乐-中国竞彩网¥官网平台

图片

新闻中心

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媒体西大 > 正文

“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”翻译工程启动

作者:范广文 安文婧     编辑:黎锦     来源:人民日报客户端   发表于: 2025-09-16 16:38  点击:

https://mk.haiwainet.cn/n/2025/130/011E1214794275480026417.html?id=E_1214794275480026417&contentType=CT001&code=021KVYZv3phJD53vqJ2w3GcsKd0KVYZG&state=STATE#/


会议现场。广西大学供图


9月13日,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”翻译启动仪式暨“丝绸之路”与“一带一路”译丛学术研讨会在广西大学举行,标志着相关编译出版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,对促进中国与亚太地区文化交流、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具有深远意义。

会议由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、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、重庆出版社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等联合主办,来自全国十余所高校和出版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。

开幕式上,广西大学党委常委、副校长梁恩维强调,学科建设需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,广西大学位处丝绸之路重要节点,需结合面向东盟的优势发展学科。希望与会专家、学者深入讨论、相互交流,将文献资料作为“根”,挖掘广西面向东盟的区域特色,共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。

“《典籍中的丝绸之路文库》将系统整合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源,构建多维度、立体化的丝绸之路的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,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、影响力,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。”重庆市政协常委、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,重庆出版社原党委书记、董事长、总编辑陈兴芜指出,此次会议具有“挖掘丝绸之路文献,传播文化历史火种”的重要意义。

颠覆以往西方殖民话语体系,建构中国的历史学概念与话语体系,发出中国强音,是这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。

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”首席专家、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于文杰表示,该项目将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,还原“太平洋丝绸之路”的历史真相,还原以中国为主体的“太平洋丝绸之路”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性权利,尊重“太平洋丝绸之路”作为学术话语体系核心范畴的历史事实:它是以“赋役折银”为根源,以“东亚贸易的朝贡体系”的历史变迁为原型,以“中马印太航线”为中介与桥梁,以使用中国商品与劳动力的“马尼拉大帆船商路”的殖民主义历史书写为形式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。

“此项研究不仅为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提供丰富文献资料,还将为全球治理、全球文明建设做出贡献。”于文杰说。

在研讨环节,专家学者围绕项目翻译与出版工作展开深入交流。项目翻译总负责人、四川师范大学革命文献研究院执行院长范国平介绍项目翻译规划,并从学术规范角度作了说明。项目翻译负责人、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邓联健强调译者需具备敏感度和责任感,注重译前准备与“回译”。

下午的译丛学术研讨会上,相关负责人分别介绍了《典籍中的丝绸之路文库》总体规划、“一带一路”译丛第一辑书目与翻译计划等,各分卷主编分享了英国、日本、法国及南亚文献的收录与翻译工作。多位译者代表汇报了各自任务与进展。

研讨会上,广西大学校领导为亚太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中心特聘教授颁发聘书;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等为亚太(东南亚)翻译与跨文化传播中心特聘研究员颁发聘书。于文杰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“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整理与研究”翻译团队颁发翻译委托书;重庆出版社领导为“丝绸之路”译丛、“一带一路”译丛主编颁发委托书。


编辑:黎锦

上一条:“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”翻译工程启动

下一条:“太平洋丝绸之路档案文献整理与研究”翻译工程启动